P2P是这几年逐渐火热起来的新型理财方式,收益水平普遍在8%以上,由于超高的预期收益率,受到了很多投资者的追捧。
这种理财产品的本质就是个人对个人的网络借贷。网络平台在中间充当一个中介桥梁的作用,为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平台赚取利息差价后,将其余利息作为收益返还比出资者。
其实,这有点像现在的顺风车模式,它让出资者和资金需求者实现了双赢。但和顺风车一样,这种理财方式由于相关监管的不完善,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特别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很大的潜在资金风险,因为平台公司资金没有强硬的资金监管,贷款人的还款能力也存在不确定性。最近,平台接二连三的出事,终于让行业的风险充分暴露出来。
其实,P2P虽然发展迅猛,但相比起来,它仍然是比较小众的理财方式,巅峰规模也和传统其他理财规模相差很多。因为作为一个新兴互联网理财方式,多数人还是比较谨慎的。
那为什么还有大批追随者乐意追随这种存在明显漏洞的理财方式呢?我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缺乏基本常识,盲目追求异常高收益。
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一般来说传统的理财方式,收益达到5%就很不容易了。如果能轻松达到8%甚至12%,那可以说是神一样的投资了。而一般人很难达到这个水平。
当P2P平台亮出8%以上的高收益时,一些投资者发现就像是存款一样简单操作就能享受如此高的收益水平,顿时沦陷了,大力投资这种产品。
静下来算一笔账,就按收益8%来算,再加上平台抽成和贷款企业或个人的利润,借款人需要达到15%左右的收益才能做到收支平衡。这么优质的收益,对于来这借钱的个人或企业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
一些投资者就是被高收益冲昏了头脑,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导致最终被骗。
2、投机需求,不做最后一棒
某些投资者可能本身对平台的这种模式有些怀疑,但出于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作为最后的接棒者。
开始可能谨慎的少量投入试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没有出事的假象蒙蔽,开始加大投入的资金量。直到出事那天才后悔莫及。
3、过分相信大企业背书
回看出事的几个平台,不乏背景深厚的,当初很多人选择投入资金,很多也是看中了有大企业的实力背书。认为大平台不会出问题,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那如果已经被骗了,该怎么办呢?
如果不幸已经中招了,那只能走法律程序等结果了。具体就是及时保留相关证据,但公安部门去备案,然后等法律流程处理。
今后,普通人该怎么预防这类欺骗呢?
1、高风险高收益,追求高收益就要亏得起
所有投资者都应该谨记“高风险、高收益”,当看到某个理财产品收益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产品平均收益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既然提供这么高的收益水平,肯定是伴随着相应水平的风险的。
炒股,是投资者自己承担风险,各项操作自己控制。而购买其他理财产品,就相当于把主动权交于他人。若不是风险很高,平台不可能平白无故提供提供这么高的收益水平来提高自己的成本。
2、了解理财产品,做明白的投资人
如今各项金融创新特别多,作为投资者,我们购买任何理财产品时都最好了解产品的投资方向。也就是说,搞明白这个产品为什么提供这么高的收益?这个收益水平是否正常?
正常的理财产品都会有产品说明书,里边会清楚标明资金投向。如果某款产品不能提供产品说明书或关于资金投向很模糊,那请谨慎购买。
3、理财有主见,不跟风
作为初级投资者,很容易犯的一个错就是跟风。看到别人买了什么产品,自己也没经过分析,也就跟着买。这忽略了每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前提,别人适合的产品,不一定适合自己。
结语:投资理财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事,一定要理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为理财产品的提供方,不会无缘无故提高自己的成本来提供高收益。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越来越开放,对投资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投资者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去伪存真,辨别真假,避免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