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馒头小窍门图片大全(白馒头图片大全图解法)

山东莱州市万家村,一果农到自家苹果园除草时,在地上看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大馒头”。

白馒头小窍门图片大全

果农试图捡起馒头,结果发现馒头底下还连着根,长在地里。看着白馒头很像传言中的“太岁”,果农觉得很邪性,不敢轻举妄动,干脆给新闻媒体打电话爆料。

第2天,电视台请了专家过来查看,这才揭开真相,原来诡异的白馒头是马勃菌。

马勃菌入药

马勃菌是一种野生蘑菇,但是长得一点都不像蘑菇,没有常见的菌盖、菌褶、菌柄,圆乎乎的就像一个馒头,难怪初次看见它的果农不认识。

虽然果农不认识,但是药农一定会认识,马勃菌可是狐仙传授下来的神药。

相传在盘山镇,有个外号叫马半仙的外科医生,他手里有两种神药,接骨丹和止血散。这两种药的配方来自狐仙,药力神奇有效,骨断能续,血流即止。

马半仙的秘制神药,倒真是狐狸教会他的。一次,马半仙跟着押镖的车队赶路。车旁跑过一只狐狸,镖师扬手射出飞镖,扎穿狐狸后腿。狐狸瘸着腿逃进草丛,马半仙跟着追过去,看见狐狸跑到一个圆乎乎的褐色果子旁边,用伤腿扒拉着果子。薄薄的果皮突然裂开,喷出一股灰色烟雾,落在伤口上,流血就止住了。

等狐狸走开后,马半仙细细观察果子,才发现果子是熟透了的马勃菌。

马勃菌刚长出来的时候,是一个白胖的馒头,表皮有弹性。切开幼嫩的马勃菌,里面是密实的白色菌肉,跟其他野生蘑菇差不多,这时的马勃菌能切片下锅,炒熟了吃。

但是当它成熟以后,表皮会变成褐色,而且表皮特别薄,一碰就会裂开,喷出里面粉尘一样的真菌孢子,这时的马勃菌就没法吃了。一肚子粉尘的褐色圆球蘑菇,有好多形象的别名,叫作:马粪包、马皮包、马泡菌、马蹄包、药包子、灰包、牛屎菇、鸡肾菌、地烟等等。

马半仙回家后,尝试着在祖传的止血散和接骨丹的配方里,再加上马粪包这一味配料,结果两种外伤用药的疗效都大大增强了。药到病除的新配方,为马大夫赢得了“半仙”的称呼。

如果你是南方山里长大的孩子,对马皮包应该不陌生。小时候上树下河打架,磕破手脚后,都是用马皮包止血。效果比云南白药、碘酒之类的还好使,不仅止血快,伤口也不容易感染。只是灰褐色的孢子涂在皮肤上,黑黑的一团有点难看。

在《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里,都记载了马勃菌的疗效。马勃孢子味辛,性平,无毒,有抑菌、消炎、止血的作用,适用于黏膜炎症。拔牙后的创口出血,马勃药粉很管用。

马勃菌个头

除了入药之外,马勃菌最大的特点是个头大。

大多数马勃菌能长到10厘米以上的直径,最大的马勃菌直径超过1.5米,重20公斤,一朵蘑菇足够一家人吃上好几天了。

马勃菌分布得挺广,不仅我国有,欧洲、北美洲都有。因为圆圆胖胖像泡芙,它的英文名字就叫泡芙菌。

印第安人也会用马勃菌的孢子来止血,做外伤涂药。另外,他们还会把马勃菌切成细长条,用来当火线引火。蘑菇点燃后,比干枯的树枝更耐烧。最有趣的是,白人入侵印第安领土时,印第安人会故意引领白人跑到长满马勃菌的树林里。白人脚踏到马勃菌上,蘑菇冒出一股黄褐色的烟雾,像是有毒的“毒气弹”,足够把白人吓跑了。

一个像篮球那么大的马勃菌里,含有7万亿(7兆,7,000,000,000,000粒孢子。7万亿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每一粒孢子都能长成一朵蘑菇的话,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分到875朵马勃菌。

马勃菌食用

名叫马勃菌的野生蘑菇有好几个品种,有些能吃,有些不能吃。

山东苹果园里长得像馒头一样的马勃菌,叫作大马勃,幼嫩时期可以食用。

看一张细节图,再锋利的刀,也很难把大马勃切成光滑的切口。大马勃的切口自带纤维纹路,切开后更像馒头了。大马勃没有特殊味道,口感就是普通蘑菇,跟其他蔬菜,或是肉类一起炒都行。

图片上是头状秃马勃,长得像人的脑子。它跟大马勃差不多,在幼嫩时期,菌肉结实,能吃,有专门人工培育供食用的头状秃马勃。

图片上是橙黄硬皮马勃,黄色外皮,切开后的菌肉是紫黑色,看着像豆沙包,但是有毒,这个不能吃。

最后一个问题,到底哪种野生蘑菇能吃,哪种有毒不能吃?

没有一目了然辨认有毒蘑菇的方法。

吃蘑菇,我们只能采用最安全的方法:市场售卖的蘑菇能吃,自己认识的蘑菇能吃,其他的统统都不要尝试。


好了,马粪包马勃菌的秘密先聊到这儿。

关注法兰西is培根,为你讲解自然界的秘密,下期见。

【声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https://www.xiaozhujop.com/a/q63b6c6aa182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