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单就被要求做一次抗原检测,有时一天要被捅30多次鼻孔。这是不少快递小哥眼下的“不能承受之重”。不过,在闵行区浦锦街道,一个新的办法确保他们每天1次核酸2次抗原检测,不必多检测。
图说:碰到快递小哥,检查骑手证件。今日闵行(下同)
综合执法队是街面管理的重要力量。疫情暴发以来,浦锦街道综合执法队队长朱谊与他的20多位队员始终奋战在一线。有一次,朱谊在自己负责的核酸检测点位上听到几位快递小哥在聊天,“他们说自己每天都要做好多次抗原,有一个说自己一天做了30多次。”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朱谊在当天晚上的视频会议上,把这个情况与各居委进行了沟通。原来,为了确保物资安全,不少小区都要求快递小哥当场做完抗原才能投递,这就导致了反复、频繁的抗原检测。“适当的抗原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是必要的防控举措,但过度检测没有必要,”朱谊说,“我们当即与居委商定,今后可以检查快递小哥的骑手证件,只要有这张证件,就代表着他们已经纳入我们的监管,每天确保1次核酸2次抗原检测”。
图说:骑手每天都需要核酸检测
实际上,综合执法队早在此前就专门成立了青年党员突击队,组建工作专班,专门负责对快递小哥进行统筹管理。“为了更贴近小哥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特意请两位‘饿了么’站长加入我们专班。”朱谊说,迄今为止,综合执法队已发放骑手证明400多张。其中,5位小哥是党员,他们主动亮出身份,带头进行核酸和抗原,配合做好各项管理。
在日常巡逻中,工作专班做到见小哥“必问、必检、必查、必看”,确保小哥的健康,也确保物资的安全。此外,综合执法队还加强培训与宣传,会同小区物业、村口志愿者,建好“物流第一关”,完善“货到必消杀”机制,确保消杀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加强货物源头管理,提升小哥风险意识,确保货物来源正规、证件齐全,确保不接“不明之单”。
这样一来,通过人员基数纳管、人员管理纳管、进门消杀纳管和货物来源纳管等“四大纳管”机制,街道内居民百姓的快递、团购物品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通讯员 樊姝倩 新民晚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