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问题:最让你念念不忘的心动瞬间是?
有个高赞回答一下就击中我的心——
“是上课看黑板时,突然瞥见他在盯着你,被你发现了就笑着转头。
是打篮球时,他脱下的外套只让你拿回教室。
是你咬过的苹果,他会要求咬一口再还给你。”
作为一名饱览偶像剧的老少女,已经脑补出一部小甜剧。
仔细一想,无论现实还是偶像剧,男女之间产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怎么如此相似?
直到看到《什么心理:我们为何这样想,那样做》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
陌生人之间擦出爱的火花,背后的心理原因都逃不出三个人际吸引力因素:
接近性、熟悉性和相似性。
作者陈晓,是中山大学应用心理学系硕士,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应用心理系副教授,从事心理学科研、教学与咨询培训十余年。他还是一位“网红”,武志红看见心理平台上,由他作为主理人的“人人都用得上的心理学”课程,已有10万+用户学习。
这本书将有趣的案例与社会心理学知识相结合,专门解答“想不通、无处问、但又很揪心”的人生难题,帮助我们从理解自我、探究行为、改变态度、破解情感、播种善意这五个维度构建幸福的人生体系。
当我读到这本书里关于爱情的心理学研究,一下就被吸引住。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这本书里关于恋爱心动的秘密。
为什么我被你吸引?
女孩总爱问男孩:“你是什么时候对我心动的?”
有人说:我第一眼见到你,就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你,感觉非常熟悉。
有人说:你老在我眼前晃悠,有一天你突然不见了,突然我心里有个声音说:“完了,我爱上了你”。
还有人说: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跟你在一起很舒服,我们有说不完的话题。
《什么心理》这本书告诉我们:
以上三个回答其实体现了心理学领域的三个人际吸引因素。
它们分别是熟悉性、接近性和相似性。
熟悉性是说,我们越熟悉谁,越容易对其产生好感。因为心理学认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熟悉的事物或人可以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接近性也很好理解。它是指在时间、空间上离我们近的人,对我们更具吸引力。俗话说的“近月楼台先得月”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性则是指我们在择偶或选择朋友时,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相似度高的人。我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指这个因素。相似度越高越能彼此吸引,产生亲密感。
那么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如何让陌生人擦出爱的火花?
三“性”合一,日久定生情
《什么心理》这本书指出,接近性、熟悉性和相似性这三个人际吸引因素,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
接近性能提升熟悉性,熟悉性能促进相似性。而相似性跟接近性有关。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来举个经典偶像剧《恶作剧之吻》的例子。
女主湘琴和男主直树,共读同一所高中。湘琴暗恋直树三年。但是两人的生活几乎没有交集。男生在优异的A班,女生在吊车尾的F班。若不是女生鼓起勇气向男生告白,怕是直到高中毕业,男生都不知道女生的存在。
毫无意外,告白失败。然而,老天却赐给湘琴一次住进直树家的机会。
百年难遇的天灾,导致湘琴家的房子被毁。一经电视报道,这对夫妇找到湘琴的父亲,邀请落难父女同住。原来他们是直树的父母,与湘琴的父亲是童年好友。
湘琴住进了直树家,这就相当于把接近性的数值直接拉满。
而同住一个屋檐下,两个人不断增进了解,于是熟悉性的数值不断增大。
书里告诉我们,相似性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口味、兴趣、经历等。只要有微小的相似性,就可以迅速拉近两人的距离,产生好感。
因此,生活在一起的直树和湘琴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点,两颗心也不知不觉慢慢靠近。
当湘琴得不到直树的正面回应,心灰意冷地离开时,直树这才猛然察觉,原来他早已爱上她。两个人最终在雨夜拥吻告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在人际吸引三因素的共同加持下,日久总会生情。
三个恋爱小妙招,让你住进TA心里
在了解了人际吸引力的三个因素之后,我们如何在恋爱的不同阶段应用这些因素,收获甜甜的爱情呢?
这本书里介绍了三个恋爱小妙招,帮助我们在暧昧期迅速升温。
首先,在刚认识的时候,利用双方的共同点,作为开启交谈的话题。
《什么心理》提到,有一个话题是陌生人破冰时,屡试不爽的经典话题。这个话题就是星座。
当你知道另一个人和你是同星座,甚至只是同象系星座,无需多做努力,两人之间的好感度就会上升。
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在《会表达的女人最优雅》一书提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相似点很多,只要你去寻找,双方之间就一定会存有一些相似性。
因此,除了星座之外,我们可以多加留意对方的言行,看看双方是否来自同一个地方,有相同的经历或者兴趣。
其次,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想要快速提升两人的好感度,不妨多制造不经意的邂逅,在对方面前多出现几次。
小说、电视剧里假装偶遇这招屡见不鲜。现实里这招也很有效,连美国总统都在用。
这位美国总统是克林顿。他年轻时,在大学里对希拉里一见钟情。他们认识后,希拉里经常一下课走出教室,就看到克林顿等在不远处。
有一次下课,希拉里要去学院办公室注册,等在一旁的克林顿说自己也没有注册,两人便一同前往。进到办公室,老师一看到克林顿,不禁疑惑地问道:“你昨天不是注册过了吗?”
这个小小的尴尬激起了两人之间暧昧的涟漪。彼时的希拉里尚且有约会对象,但常常制造偶遇的克林顿,已经慢慢把她的心带走了。
此外,书里还教我们如何判断约会对象是否对自己有意思。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我们和一个陌生人聊天的时候,如果对方喜欢我们,他很可能会无意识地重复我们的行为(即相似性),比如摸鼻子或喝水。
那么根据这项研究,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对方是否对我们有意思。
如果观察到对方无意识的行为跟我们同步,说明对方很有可能喜欢我们。
书里还提到,我们可以反向应用这个理论,通过模仿对方的行为,来增加对方对我们的好感度。
需要注意的是,模仿的时候一定不能让对方察觉。否则会适得其反,对方会觉得你在取笑他,反而引发厌恶。
以上三个“小妙招”主要用于爱情的萌芽期,让两个陌生人迅速成为朋友,进入气氛热烈的心动期。
相信我们若能熟练运用人际吸引力因素,一定能从一开始的【余光是你】,变成最后【余生都是你】。
在爱情的其他阶段,《什么心理》还教我们破解感情的其他难题,比如男女的择偶观念为什么不同,遭遇出轨要如何处理,爱情是否随时间最终都会消散。
除了感情,生活中许多想不通又揪心的问题,你都可以在这本很接地气的心理学书里找到解答,比如:
领导为什么总骂我?
有钱就一定能使鬼推磨吗?
为什么年轻人会狂热追星?……
正如书的封面写的那样——“任何一页都有让人欲罢不能的社会心理学知识”。相信,当我们将社会心理学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将不再固执己见或犹豫不决。
让我们一起学会用心理学视角审视日常生活,提升自我认知,过上从容自信的人生吧。
我是@疏影书影,阅读挖矿,挖出大宝藏,请你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