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文学界的“喜剧人”余华在访谈中提出,“精神内耗”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寻找人生的出口。
他直言:“他不内耗的话,他连寻找出口的动力都没有了。”
但许多人却没有真正理解这个“出口”。
他们在生活中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在行动上喜欢拖延,又无法接受平凡而普通的自己,活生生地将“精神内耗”演绎成了心灵苦役。
当“精神内耗”成为枷锁,快乐也就越走越远。真正的修行,其实发生在我们的精神世界。
1.自信,才能胸有成竹地正视别人的眼光
知乎上有个问题:“一个人活得很累的根源是什么?”
高赞回答说:“不是能力问题,不是外貌问题,而是没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一个人之所以会觉得痛苦,不在于事情本身,而是因为将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外界的事物上,而忽略了自身内心的感受。
当我们对外界信息保持敏感,就会产生焦虑感。而焦虑是源于不安——对未来不确定的不安全感,以及对现状无力改变的不自信。
久而久之,不仅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甚至对生活也产生了厌烦的感受。
自信的人,对自我价值的感知不需要建立在他人的肯定上。
谷爱凌从8岁开始学习滑雪。
在许多孩子还懵懂的年纪,她已经说出了“妈妈,我要去参加奥运会”这样的豪言壮语。
13岁首次参加成人公开赛,她报名了两个项目。
在首秀U型场地技巧赛中,不幸以失败告终。当天晚上,她发高烧,扁桃体发炎,喉咙剧痛。第二天,她依然坚持带病上阵:“能站起来,可以走路,就去滑滑看,顺便赢一下也行。”
在随后的坡面障碍赛中,她一举击败一众成人选手,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职业公开赛冠军。
长达10年的训练、比赛生涯,她始终秉承着“只要我足够想要、足够努力、足够坚持,我就一定能做到”的信念,并将信念转化成活力,不断滋养自己,将“奥运冠军”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这,就是谷爱凌的自信。
自信的人,拥有让自己安心的能力。他们没有必要去看别人的脸色。也因为信任自己,他们不会被他人的态度所左右,潜能也能得到充分的激发。
2.自制,才能拥有掌控命运的能力
很多人都有拖延症,他们总是拖延着不去做事情。
本想去减肥,但是一想到运动好累,就有点纠结犹豫;本想去读书,刚好来了一条信息,本无关紧要,但是顺手就刷了一会朋友圈;本想去创业,但是一想到可能面对的困难,就有点犹豫。
我们总是在努力和放弃之间来回拉扯挣扎,然后渐渐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消磨殆尽,到了最后直接自暴自弃,开始放飞自我。
于是,我们只能在手机上刷着别人的“自律”,羡慕别人的证书奖杯,马甲线大长腿。
《拖延心理学》中有句话:“拖延,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拖延”这两个字看似简单粗暴,背后却藏着巨大的陷阱和焦虑。它让我们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和掌控权,让我们变得患得患失、焦虑不已。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既想做好又不想做好”。我们总在反复推演一个念头:“如果这件事我做不好,我就会活得很痛苦,那该多好。”
但我们往往会陷入“越推越演越乱”的怪圈,无法真正地做出决定。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说:人的自我意识是一种非常微妙的东西。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了解自己,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如果我们能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相信“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这样的信念对我们很有帮助,那么我们就能从痛苦中走出来。
我们经常在做事与做决定之间纠结,就是“自我肯定”的体现。当你觉得事情对自己来说比较难一点,或是没有把握时,就会在心里一遍遍地问自己:“如果我做不好怎么办?”
然而越是这样想,你就越容易在做与不做之间犹豫徘徊、痛苦纠结。
所谓三思而后行,如果只停留在“三思”,所有美好的愿景都会沦为遗憾。
当我们培养了自制力,不拖延、不逃避,那些让自己不安和烦躁的问题就会逐一消解。
3.自洽,才能拥有与自己和解的幸福
小勋从小成绩优异,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毕业后也顺利地考录了当地的一家知名企业,活脱脱的“别人家的孩子”。
只是当她走入社会,发现原来生活不是做好准备工作上考场,或者有足够的时间查阅论文的资料,工作也不是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初入企业,她只能做着打杂的工作,帮同事的文档排版,收集问卷调查,甚至是打印文件、换饮水机的水等琐碎的事情。
直到有一次,她终于有机会正式加入一个项目组,并真正意义地承担某一项具体的工作。她以为终究是自己发挥才能,被别人看的时候了。可是最后,她的PPT却被批评得体无完肤。
这让小勋的心态彻底崩了。
那些“只是他们没有给我机会”的借口再也不足以支撑曾经优秀而骄傲的她。她深深地陷入了自己“很没用”的负面情绪里。
后来,在朋友的开解下,小勋明白了学生时代的一帆风顺让小勋对于生活一直有着很深的误解,但是眼前的“一团糟”才是生活的本该有的样子。
一旦接受了自己“没用”的事实,小勋的工作也慢慢地好了起来。她不再羞于请教,也不再对自己的“一知半解”遮遮掩掩,也有了更多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得到了成长。
生活已然很累,只要自己活得开心,“平凡”“普通”也没什么不好的,“没用”也并不是过错。
心理学家荣格说:“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纳自己。”
一个人只有先学会接纳真实的自己,学会爱自己,才能走出生活的困顿。
不完美,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只有正视自己,才是真正的勇者,不过分追求完美主义才不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之中。
真正的焦虑,不是因为“没用”,而是因为“不接纳”。
丰子恺在《豁然开朗》中写道:“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清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当我们陷入精神内耗中时,是生活在告诉我们——必须要做出改变了。
人生在世,最怕且最痛苦的事情是自己被自己困住,最难且最重要的课题是和自己和解。
焦虑内耗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心大一点,少想一点,才能活得自由舒心。
-END-
作者简介:弦沫,一边与女儿相爱相杀,一边在体制边缘“奋力前行”,爱摄影、爱旅游、爱烧钱的非专业码字工人。
平台简介:
顾一宸,青年作家,专注于情感治愈和励志分享,写暖床故事,泼酸辣鸡汤。
著有《如果觉得委屈就成为你想要的光》《我与你的惊喜是刚刚好的相遇》《管他努力有没有回报,拼过才是人生》《写作变现:新媒体爆款高效进阶》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