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级劳动小窍门视频教学(小学生劳动小窍门视频)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本文就从家庭教育角度谈一谈如何发挥基础作用、注重日常养成,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劳动技巧和劳动规划等方面培养孩子的“劳动商”。

1年级劳动小窍门视频教学

三句话改变劳动意识

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家长不妨从改变三句口头禅开始。

第一句:不要说“来帮妈妈干活”,请改成:“我们一起来干活”。因为家务不是父母、女性的专属,家务劳动是每个家庭成员对家庭应尽的义务,同时把家布置得干净整洁漂亮也是家庭成员的权利。家务体现了家庭成员对家庭的爱和贡献,也体现了个人在家庭生活中的自由选择、个人意志和对美的传达方式。

第二句:不要催促孩子“赶紧干活,赶紧收拾”,改成轻言细语:“我们一起来做家务,让家变美我们都很开心。”让孩子把劳动与愉悦的感受相联系,而不是说到劳动就是“脏乱差”,干活就是受罪。

第三句:不要说“孩子还小”“男孩都不会干家务”,改成“看看你能做什么”“你想用什么办法把这件事情做好”。不论什么不同年龄什么性别,都有适合的劳动,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会和完成恰当的家务劳动。

劳动技巧藏在细节里

爱劳动会劳动的本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曾经和日本生活规划整理师、《解放妈妈:男孩也会的极简整理术》作者中村佳子对谈过如何教孩子做家务, 她说到自己的经验,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就是教孩子家务一定要细化。

比如很多妈妈爸爸每天都在催促“快点!抓紧时间快点做”,但这除了增加焦躁和紧张的气氛,无助于帮助孩子学习时间管理。家长需要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解释如何管理时间,要明确给出截止时间、规划时间进度并随时修订。比如说:“明天早上八点我们要出发,今天晚上你计划一下需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开始做、预计多长时间可以完成、怎样保证完成、需要爸爸妈妈提供什么帮助?”这些语言需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调整,越小的孩子父母参与协助越多。

教孩子做家务的技巧核心是创造更多愉悦体验,比如,家长不要老是絮叨“快点干”,可以用“预备开始!”开启竞赛的模式。中村佳子有一个巧妙的方法是放孩子最喜欢的歌曲,让他在一首歌的时间内完成一项家务。习惯成自然后,一放音乐孩子就自觉开始收拾屋子。再比如不要用命令的语气说:“不要忘了洗碗!”可以模仿孩子喜欢的某个动画人物或者偶像的口气提醒他:“小鸭子说,我们一起洗碗吧。”

家务劳动也要配合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可能今天教了明天就会。任何学习都有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手把手到稍加指点,最终达到独立完成。也不要抱怨“说了多少遍了,怎么记不住?”如果孩子记不住,那一定是教的方法不对。

很多孩子不是不喜欢劳动,不是故意搞得乱七八糟,而是不太容易记得住要做什么,所以可以布置一个小黑板,用文字或者图片的方式,提示要做的工作的所有步骤,完成一个就擦掉一个。

有些家务做不好是工具不合适,那么劳动工具可以做一些调整,比如说孩子需要更小的墩布,打扫高处需要一个小板凳。收纳技巧方面,低龄的孩子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框来区分收纳物,大一点的孩子就可以选择用文字的标签来标注不同的物品。玩具太多的孩子不需要逼迫扔掉,可以给他一个展示架,把玩具分成“喜欢的”和“更喜欢的”,更喜欢的拿出来展示,喜欢的先收到箱子里。

劳动规划能力是向梦想迈进

很多成年人误以为家务劳动是苦差事,能甩手就甩手、能糊弄就糊弄。不妨和孩子一起想象: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比如中村佳子的儿子想要成为一个足球明星,妈妈就提醒他把这个梦想落实到每天的整理工作中:为了成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需要提前准备好运动的衣服、球鞋、要坚持锻炼、要健康饮食。比如我希望成为一名科普作家,我在整理家的时候,需要把科学书籍分类,以便于查找。

家务劳动,实际上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通过整理物品、整理信息,学会管理时间、规划人生。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李峥嵘

编辑:毛梦囡

审核:王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众号ID:kepuing>

【声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https://www.xiaozhujop.com/a/S63b1b098bfb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