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大师的墨宝细腻过人,是以精细书写取胜的典范。
请欣赏启功先生的作品:
启功,自作诗《钓鱼台》
先请看内容的印刷体展示:
“声声骤雨打新荷,翠叶传怀一曲歌。七百年来佳丽地,钓鱼台下有清波。”
请看用蓝色框框住的“雨”字,“雨”字的左上角被启功先生留出了若大的断开口,这种写法与我们常见到的“雨”字形象大相径庭。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字意互映的创作理念。这个“雨”字左上角断开的形象和雨点之间是不连续的实际情况相互映衬,这样理解我们会感觉这个“雨”字的造型更合理,更优美。
再请看“打”字,“打”字的最后一笔——竖钩的钩被启功先生省略了,仔细端详这个竖的尾部略微带一点向左下方向的斜置模样,似乎是在交代被省略的钩。可见启功先生的笔法细腻如发。
再请看“新”字,“新”字的左偏旁中下位置多出了一条折线,造就了“新”字的新颖别致的形象。请看特写图:
启功,“新”字中下位置的特写图
而平常我们看到的草书写法“新”字的转折向右上运笔的痕迹都是单线条的,请见下图:
草书“新”字的多种传统写法
再请看“年”字,这个“年”字是启功先生探索出来的风格独具的写法,是在“年”的传统草书写法的基础上创新优化的,请看“年”的传统草书写法:
“年”的多种传统草书写法
启功先生写的“年”字,笔画细窄,首笔画和尾笔画都很夸张,中间的横画儿也被斜置了,使得“年”字的形象风格独具。如下图所示:
启功,独具特色的草书“年”字
为了体现字意互映是达到精细书写的极佳途径的道理,我来写一下自作句:
“字不厌精常取胜,字意互映精易成。”
李洪春,自作句
李洪春,自作句,场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