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冰箱门,把大象装里边,把冰箱门带上,大象装进冰箱简单的三步就做到了,就这么简单,那么解决全球气候问题需要几步走?答案也很简单,也只有三步走,只是每一步都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的霍金曾经预言:
到2600年,世界将拥挤得 “摩肩擦踵”,电力消耗将让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
没错,不加以改变,地球终将成为一个火球,今年夏季全球各地的高温已经再次给人类敲响警钟,南北极异常升温、极端气候现象越来越多
我们先来看看造成温度上升的因素都有哪些?
首先,日益上涨的人口因素,没错,影响气候的首要原因就是人口剧增。
目前,世界总人口77.95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95亿。目前每增长10亿人,所需时间从1000年缩短到10年。日以上涨的人口因素,给环境、资源都带来越来越重的压力。
日益增长的人口,每年仅人类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人类的活动中对于能源的消耗更是加剧二氧化碳的排放。
第二,环境遭到破坏、污染因素,这里面包括大气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土壤侵蚀和沙漠化、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等因素。
人类对化石燃料的过分依赖和使用无疑就是大气环境污染的首要因素,特别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这也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人类因为自身不当行为,加速了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土壤侵蚀和沙漠化、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改变全球气候问题三步走战略:
第一、控制全球人口增长,减少资源消耗。
近年来爆炸式增长的人口,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首要因素,要完成控制全球人口增长,需要全球各国特别是印度、非洲等地区,要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共同科学有序推进此项工作。但就目前来看,此项工作的推进面临诸多困难,首先联合国气候大会关于控制去全球人口增长的呼吁寥寥,议题基本没有,这是大家不知道还是科学家傻了?都不是,此项工作的推进绕不开“人权”问题,所以此项工作的推进,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推手,要将“地球安全”与“地球生存权”提高到“人权”之上,要把地球环境问题提高到全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高度上来。
第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必须推进全球节能减排、新能源推广工作
地球能源状况其实是还是比较脆弱的,新能源还不足以起到改变全球能源布局的作用,最明显的例子,俄乌冲突一起,全球面临能源涨价,足可证明全球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虽然联合国气候大会对碳排放已达成共识,相关的工作已经开展并且实施,碳交易也成为一种交易存在于国际社会,对于不履行义务的国家也有了相应的处罚,如爱尔兰至2020年未达成减排目标,遭到数百万欧元的罚款。但不能忽视的是,三十余年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战争背后,都是对于全球能源和资源的争夺,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开始,就连当前的俄乌战争本质上,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为了以乌克兰为跳板瓦解和肢解俄罗斯,从而控制俄罗斯的能源,只不过不服输的普京奋起反抗而已。
而新能源的应用与推广目前仅能算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比如提高光电、风电的使用率问题,降低弃光率、弃风率的问题,综合评估光电、风电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都是有待解决的新问题,最终目的,是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在交通方面,大力发展更加环保的新能源交通工具,这里要提的是不止是政策上的倾向,而是切实的保证新能源在可靠性上有着技术性的突破。
第三、地球环境污染治理,全球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前两点讲的都是旨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那么现在要做的便是碳固定。而碳固定最简单、最有效、最廉价、最长期的办法便是增加森林覆盖率,没有第二个。
当前的情况却是,新增的绿化面积赶不上遭到破坏的面积,特别是被称作“地球之肺”的亚马逊雨林,曾经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0%,世界雨林面积的50%,现如今却是在过去的50年里,因为人为因素,失去了大约17%的森林。有科学家表示,在未来10年内,亚马逊雨林还会失去20%-25%的森林,这可能会不可逆的改变该地区生态系统,导致该地区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减弱,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而热带雨林面积的减少不是单纯意义上其他地区面积增加所能弥补的。
2000年至2017年间收集的数据显示,全球绿化面积增加5%,相当于多出一个亚马逊热带雨林,而我国,在过去的这些年的增量里里,占到全球植被增量面积的25%,但这依旧不能抵挡全球变暖。
地球变暖是全球性的问题,不止是只有中国努力便可以改变,这一点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协作。
前段时间看到有作者呼吁,当前全球77亿多人口,每人每年种下10棵树木,一年便是770亿,十年便是7700亿。这些人为干涉树种加上原始森林自我繁殖,10年时间将全球将新增1万亿棵树木,对于缓解地球环境压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显然这种一刀切的呼吁这不可能成行,因为各国、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打个简单的比方说,你让上海将近2500万人口把树种到何处?以一公顷1000棵树计算,上海地区一年种植2.5亿棵树需要25万公顷土地,相当于一个县域的面积,显然不可行。
就固碳问题即全球绿化问题来讲,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行性较强:
一、增强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大国担当,强调减少对森林砍伐,增加森林面积;在保证低出生率和绿化面积前提下,对非洲各国适当采取扶持政策。我们看到好的消息是,美国拜登政府本月25号表示,将在美国西部数百万英亩被烧毁的林地中,种植超过10亿棵树。
二、督促巴西、美国、加拿大等国减少森林砍伐面积,适当时候我国可以采取减少巴西、美国、加拿大等国木材进口数量,以减缓该国森林砍伐率,恢复该国被破坏的原始森林植被。
三、督促全球各国、各区域对本国森林防火问题加以重视,作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方案。2020年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烧了四个月有余,近期欧洲、美国等地因高温引起的山火此起彼伏,部分地区甚至以躺平的姿态面对山火,都对全球环境造成巨大伤害。
四、以太阳能为能源建立海水淡化工厂,在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中东地区等全球气温“热源”的区域,逐步建立新的全球植被恢复增长点,建立一个新的“热带雨林”。此项提议虽困难重重,投资巨大且短时间看不到任何回报,甚至不被大多数科学家、气候学家所认同,但却是改变全球气候问题至关重要且最为有效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