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介绍污水处理小窍门(安徽污水处理系统)


安徽介绍污水处理小窍门


7月30日《安徽日报》第9版刊发《农村污水治理 如何提质增效》报道,文中提到: 投资400多万元的义安区污水处理站已在胥坝乡开工建设。10月底建成后,可收集1公里范围内约4000人产生的生活污水。 (以下内容摘选自报道原文)


投资400多万元的义安区污水处理站已在胥坝乡开工建设。10月底建成后,可收集1公里范围内约4000人产生的生活污水。

——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乡

党委书记龙道宁‍

综合施策

系统治理显成效


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乡四面环江,辖1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是全省最大的江心洲。据乡党委书记龙道宁介绍,投资400多万元的义安区污水处理站已在胥坝乡开工建设。10月底建成后,可收集1公里范围内约4000人产生的生活污水。为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和水生生态保护,该乡现关停、搬迁江心洲区域距离长江1公里范围内的3家养殖场,并自2017年底取缔沿岸520只、8000多平方米网箱,给予资金补偿近180万元。



各部门应当统筹协调,在充分考虑农村实际的基础上制定相对合理、统一的农村水污染治理规范标准,提升治理效果。

——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乡

党委书记龙道宁‍

标准不一

运行机制待完善


去年,我省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对16个市的26个县62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试点监测,农村地表水总体水质达标率为74.2%,状况一般。这暴露出我省在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农村水污染治理涉及生态环境、水利、住建等多个部门,治理标准缺乏或不统一。有些地方索性套用城市标准,但农村地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人口流动性较大,如果一味按照城市标准执行,压力较大。“各部门应当统筹协调,在充分考虑农村实际的基础上制定相对合理、统一的农村水污染治理规范标准,提升治理效果。”龙道宁建议。

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不少村子没有配套污水管网,后续处理成为难题。“据我所知,有的村民只能自行收集粪便作为肥料。解决农村污水处理的‘最后一公里’很重要。”江杰说。另外,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一些乡镇在污水治理时往往采取“土办法”,治标不治本,隐患易反弹。“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下沉人员、技术和设备,增加对农村水污染防治的科学化指导。”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乡群心村党支部书记古中举告诉记者。‍


机制创新

注重常态化管护


为解决农村污水治理多头管理问题,今年以来,铜陵市义安区有序开展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改革,强化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一支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环保队伍正在形成工作合力。目前,该区已治理30条农村黑臭水体,9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6%。到今年底,义安区有望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的目标。

【声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https://www.xiaozhujop.com/a/O63b5086b7ea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