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个月的网课上下来,是不是发现孩子对手机PAD的依赖明显增强?上课用PAD,课后讨论用手机,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要用手机或PAD查看,加上后续查看老师的批改,学校的通知,这,似乎为孩子名正言顺地使用电子产品提供了正当的理由。
如果只是上课也就罢了,现实情况是,PAD在手,趁着下课玩个小游戏,给同学的发言点赞,看看同学有没有给我点赞……久而久之,和手机PAD就这样粘上了。学校陆续分年级开学中,家长的焦虑也与日俱增,我听到的家长吐槽中,有个五年级的孩子,拿着PAD刷了一天的抖音!母亲下班发现早上出门时候的作业原封不动!
玩手机的孩子
情急之下,很多家长干脆亲自上阵,上演与手机PAD抢娃大战,战术一般有几下几种:
亲自监督 孩子上课,家长坐旁边,对孩子起到威慑作用。督促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可几天过去,不但自己心情恶化,亲子关系也紧张起来。
远程监控 有的家长虽然人去单位上班,但家里装了监控,随时查看孩子的状态。工作时看孩子,工作时候的心情和效率可想而知。而且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明白了监控的角度和范围,会自我研究出一套逃出家长监控范围的“窍门”,这猫捉耗子的游戏,玩起来也够累。
制定计划 知道电子产品防不住,那就索性控制时间,有的家长出于理性,规定了孩子每天可以玩PAD的时间次数,比如一天可以玩2次,一次20分钟。在没有人为提醒的情况下只能说这个规定太过于理想化了。孩子的自觉性是逐步形成的,并不是制定一个规则立马开始。
上面几种办法实质上都是“堵”的思路,操作起来不但见效甚微,也会让家庭氛围一地鸡毛。有什么办法让孩子自己主动放下手机PAD吗?
这个五一遛娃,逛了两个公园。阳光灿烂,鸟语花香。公园里赏花的、野餐的,划船的,挖沙的,玩泡泡机的,一进去就是一幅生机勃勃的假日撒欢图。四五个小时过去,在户外活动中流连忘返的孩子,根本想不起还有手机PAD,而这也正好为减少孩子使用手机PAD的时间提供了“疏”的办法——让孩子发现更感兴趣的事情从而自然而然把注意力从电子产品上转移。
户外有意想不到的乐趣 五一遛娃发现公园湖边的人工沙滩上,太阳当头照,家长都躲在阴凉处,孩子们呢?挖沙洞,修堡垒,开渠引流,几个男孩子觉得自己的“工程”修的太慢,直接去招呼别的小朋友加入。相比较宅在家里,在户外孩子体会到的是发挥的自由和撒欢的乐趣,玩起来更酣畅,这,是电子产品代替不了的。
把孩子日常生活时间这块蛋糕做得更加花样丰富 回想下这几个月的学习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宅,空间有限,可以做的事情有限,在此情况下,手机PAD使用时间自然上升。如果把孩子的时间这块蛋糕做得更加花样丰富呢?上课、体育运动、阅读、户外活动、朋友小聚……同样的时间里,活动丰富起来,让孩子的注意力不知不觉间转移。而丰富的户外活动,是这块蛋糕里别必不可少的原料。
即使看蚂蚁搬家也是有意义的 合理控制电子的使用时间必不可少的一步是走出家门到户外去,这对于孩子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把注意力从电子产品上转移,防止视力下降,提高身体素质。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有的孩子喜欢观察研究蚂蚁蚯蚓,有的孩子喜欢观察花草植物,这就需要放下大人的成见,给予孩子探索的自由或许,这里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人们常说,孩子的教育应该遵循的是“跑得快,跳得高,坐得住”,跑得快跳得高是孩子的身体素质训练,无论你娃有多聪明,无论家长想要多鸡血,身体素质都是前提。长期的宅生活,电子产品无意中就占据了不太多的时间,不仅浪费时间、损伤视力、对孩子身体素质的提升也是百害而无一利。而户外活动,丰富孩子的户外生活,与电子产品争抢时间方便,变“堵”为“疏”,一举多得。
我知道,对于父母都上班的家庭,户外活动时间特别有限,双休日和假期勉强,工作日运动基本困难。我自己的做法是早上早起半小时,带孩子到楼下的健身步道走快走,步道边的枇杷慢慢变黄了,桃子也一天天长大,让孩子发现自然的奇妙。节假日可以睡懒觉,休息好了以后去稍微远点的地方逛逛,在这个过程中,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娃念着户外的愉悦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