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上有很多人比较关心在袜子脏了或者臭的时候可不可以用84消毒液杀菌除臭。(想看结果直接移到文末)
贴几个网民们的回答
总结一下上述几幅图的观点
84可以消毒杀菌,最好不要对有色布料使用,但对于白袜子是可以的,因为84消毒液可以漂白,会让有色布料脱色。
上图中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但是这样我就可以安心的用84消毒漂白白色袜子或者白色衣物了吗???
一般面料的织造的方式基本有两种 梭织面料 和 针织面料
针织面料有个优势,弹性十分好,可以充分包裹住大家的脚,而且针织面料会有比梭织布料有更多的缝隙空洞,能更好的吸湿排汗。所以现在袜子基本都是用针织的方式织造。
但是针织的面料在弹性方面还是不够优秀,无法满足消费者。所以生产商会往其中加一些具有优秀弹力的纤维构成混纺弹性纤维。
那么添加的是什么纤维呢
答案是 氨纶
氨纶是 聚氨基甲酸酯纤维 的简称,聚氨基甲酸酯 是一种嵌段共聚物 拥有软链段和硬链段 ,硬链段拥有很多的极性基团,晶区结构多,以及产生横向交联,结构有序强度高。软链段 则是一般由醚链或酯链 连接,结构疏松。所以氨纶纤维拥有极其优良的弹性(主要由软链段提供弹性)
下图为 聚醚型氨纶 结构
市面上常见的袜子中氨纶应用的基本构成是这样的
袜口的橡筋部位:通常是以双层包覆丝的等形态来使用的。编织时通常是采用衬垫组织形式,但也有采用织入的。
袜筒部位:氨纶丝通常是以单层包覆丝的形态作为里丝来使用的,而表丝则可采用普通常用的长丝,短纤维纱或弹力丝。
我们知道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 次氯酸钠。次氯酸根 有很强的氧化性,次氯酸根 分解也会生成氯气,还可分解出原生态氧,这些物质都具有优良的氧化性。
正是应为这些分解产物与色素中的共轭双键发生加成反应。使原有共轭系统中的π电子的移动范围变小,天然色素的发色体系遭到破坏而消色,达到漂白目的。
但是优秀的氧化性也给衣物带了不少问题与麻烦
我们之前有提到氨纶纤维的软链段结构疏松强度低,84消毒液中的 有效氯成分 很容易进攻 软链段的C-C键 ,使C-C键发生断链并形成碳氯化合物小分子。 断链后氨纶纤维聚合度会下降,强力也会相应下降。重要的是在氨纶纤维中对弹性起主导作用的软链段的受损,会使氨纶纤维弹性造成不可逆的下降。而且 有效氯 对氨纶丝的损伤主要是受温度 PH 有效氯浓度 的影响。鉴于我们平常洗衣服时的情况,温度基本接近室温且PH基本接近于中性或弱碱性。我们接下来就只讨论有效浓度大小对氨纶丝损伤是如何。
这是某品牌的84消毒液的使用配比浓度 洗涤织物时 有效氯浓度为0.3g/L
在 pH=11.8 处理时间为两个小时得出来的曲线是
得知在 0.3g/L有效氯浓度,pH=11.8 和 室温 条件下,强力有所下降但不明显。 但再当用醋酸调节处理溶液至pH为 7.9 ,7.0, 5.9.时,氨纶丝的强力却已丧失殆尽,此结果可以用氧化势随pH值降低而增高的原因来解释。可见中性及酸性条件下,氨纶丝很不耐次氯酸钠的处理。我们的一般我们洗衣时水pH趋近于中性,弱碱性。由上面可知,在此时条件下对强力的下降也是很明显的。并且有效氯也会使氨纶丝发黄,
下图为温度 有效氯浓度使氨纶发黄的影响数据图
变黄指数随有效氯浓度增加而变黄,pH=7.9时变黄已相当严重。
要不然我们的袜子口甚至袜筒会因为氨纶弹性下降而松掉,没有弹力的束缚走路会很容易脱落,影响行走舒适感。
下图是袜口松脱后的样子
结论:
- 袜子最好不要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时间 pH 温度 浓度 有一项条件控制不得当都会导致对氨纶纤维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使氨纶纤维强力下降,弹性下降,造成松口脱落,穿着不适。
- 同时不是所有的白色衣物都适合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漂白,在洗涤含氨纶的织物时我们尽量避免使用含有 次氯酸钠 的消毒液杀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