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计算方法小窍门

对于北京冬奥会,相信大家有很多美好的回忆,特别是冬奥会靓丽的体育场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以内计算方法小窍门

北京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这座有“冰菱花”之称的高颜值冬奥场馆,其实还有另一个鲜为人知身份——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

作为目前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被动式超低能耗体育建筑,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外观用几何线条串联成绽放的五彩“冰菱花”,内在则充满了绿色科技。

“冰菱花”的格栅幕墙在保证美感的同时,还能起到遮阳以及节能的功效;其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相比传统制冷方式可节约40%以上的综合能耗。

光伏发电系统可产生每年约7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满足冰上运动中心的部分用电需求,进一步节约能耗。

包括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在内,北京冬奥会共有3个、共计5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这些场馆大量应用节能环保设计和新技术,具有良好的生态减排示范意义和引领作用。

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是建筑行业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建筑运行碳排放占国家总碳排放的20%左右,如果计算隐含碳排放,则接近40%。为实现建筑碳达峰碳中和,最主要措施就是推动新建建筑实现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房地产建筑业的碳中和指数仅为43.5。为推动建筑领域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国家近年来多次发布相关政策要求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

那么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我们可以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自2019年9月1日起实施的《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找到相应答案。

近零能耗建筑

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且其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符合《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 51350-2019规定的建筑。

其建筑能耗水平应较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 2015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 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 -2016、《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降低60%~75%以上。

超低能耗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初级表现形式,其室内环境参数与近零能耗建筑相同,能效指标略低于近零能耗建筑。

其建筑能耗水平应较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2015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 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6、《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降低50%以上。

零能耗建筑

零能耗建筑能是近零能耗建筑的高级表现形式,其室内环境参数与近零能耗建筑相同,充分利用建筑本体和周边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使可再生能源年产能大于或等于建筑全年全部用能的建筑。

我们可以看到零能耗建筑通过建筑本体和周边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能够完全覆盖建筑本身用能需求,甚至多余的能量还能供给社会使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新的节能技术、材料技术、能源利用技术正在不断的应用到建筑上,以下一些技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装配式保温装饰一体化技术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工业化的技术结晶,代表了未来建筑发展的最先进形式。通过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形式,实现建筑设计、生产和施工的标准化。因此,采用装配式建筑形式,是发展节能、低碳建筑的基础。

并且在材料技术方面,装配式建筑外围护体系,正在引入真空绝热保温材料,不仅实现了装配式设计,同时大幅提升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减少建筑能耗。

真空玻璃门窗幕墙节能技术

近年来,玻璃幕墙系统几乎成为非居住建筑最主要的外围护解决方案。对于透光外围护幕墙系统来说,玻璃面积占比达到了系统总面积的约85%,在此情况下,玻璃幕墙系统几乎承担了建筑外围护结构重要的节能任务。

玻璃幕墙系统作为建筑的透明围护结构,想要实现整体节能,天然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厚度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二是透光率也不能过低;从节能角度来看,采光和隔热是很难兼得的。据研究统计,建筑维护结构中外窗(包括天窗)是能耗的主要部位,超过50%的能耗是通过外窗散失的。

真空玻璃的诞生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真空玻璃由于两片玻璃之间没有气体存在,真空玻璃有效隔绝了热传导和热对流,再加上Low-E玻璃对热辐射的高效阻隔,单独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就可低至0.5 W/(㎡.K),甚至低于三玻两腔的中空玻璃。真空玻璃的隔热水平可实现与保温墙体相近的热工性能,这也大大解放了门窗幕墙型材的隔热压力。

屋顶及墙立面光伏BIPV技术

屋顶及墙立面光伏BIPV是一种创新且可持续的太阳能发电方式与建筑外围护完美结合的技术。该技术具有多项优势:

1、包括发电以及在需要时提供热量的能力;

2、可以产生比传统太阳能电池板更多的能量;

3、由于和建筑外围护相融合,其需要占用的空间更少;

4、本身应用环保技术,因为不会污染环境;

5、与其它建筑节能技术相结合,不仅减少建筑能耗光伏BIPV所生产的电能还可以供给社会使用。

在多项建筑节能技术相融合的情况下,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正全面降低能耗,提高能量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从节能、低碳到可持续性发展,建筑节能的目标是为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越来越多的依靠太阳能及其它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靠,其主要特点是除了强调建筑围护结构被动式节能设计外,将建筑能源需求转向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人们的建筑行为,为人类、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寻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声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https://www.xiaozhujop.com/a/963b5cd1f10a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