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理财小窍门(各种理财小窍门)

一直以来,银行在中国就是钱的象征,提起银行,老百姓观念里面就是一个字:稳!因为银行的超强信用和中国老百姓储蓄的习惯,银行的生意一直以来都很好做,想当年无论走到哪,你只要说你在银行工作,就代表了体面,意味着铁饭碗,亲戚朋友都得高看一眼。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仅次于公务员的一个行业。

2019理财小窍门




但最近出了这么一档子事,近期有报道这个市场有超过2000只银行理财产品破净,还有2000多只在破净的边缘,而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新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净值小于1的产品占比竟然达到了25%。这个数据很夸张了,毕竟,在我们老百姓心里,在银行买理财产品,只有多赚点少赚点的区别,没听说过亏钱。那现在呢?一边是以稳健著称的理财产品业绩很拉垮,另一边,下个月又将迎来银行理财1.47万亿的一个到期高峰。银行也是面临很大的赎回压力,那这银行最近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里呢,先给大家交代一个背景,就是从今年1月1日来开始正式实行的资管新规,这个始于2018年的规定,主要内容总结起来就是三点去杠杆,破刚兑,还有净值化,其中跟我们最相关的就是破刚兑,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家以前帮你买理财,咱们都是基于对银行的绝对信任,让买啥就买啥,不管你是自己发行的产品还是代销,反正是从你们银行买的,到期了你就得给我还本付息,少一块都不行。至于你买理财的钱,他们拿去干嘛了,你一般也不会问,你问理财经理,他也说不清楚,那理财经理再问银行,银行自己可能也不清楚。因为都是资金池业务,就是无数的投资人的钱,汇作一个很大的池子,然后再投向各种各样的项目,所以,如果这个过程中的某一个项目出现违约了,不要紧,银行再去发行新的产品,募集新的钱,把这个窟窿给填上就行了,本质上,也是拆东补西,那久而久之风险就可能会越积累越大,所以,资金池业务在经济发展快,信用扩张的一个时期,看起来是一种很完美的业务模式,因为它有这个野蛮生长的土壤,但是一旦经济增速下滑,信用收缩,就会把这么多年来累积的巨大风险给暴露出来,最后还是得地方政府甚至国家财政去买单。






如果说黑天鹅带来的市场风险无法预测,防不胜防,那么灰犀牛的风险就是我们可以适时化解和自救的。于是乎,监管爸爸就说,你皮条客也要有职业操守,你不准挂羊头卖狗肉。既当又立,搞什么保本保息刚性兑付,以后每一笔钱怎么来的,投向哪里都得写清楚。随之而来的,那就是理财产品的一个净值化,净值化的意思就是说,产品按时核算它的估值,就相当于实时记录你这个产品的价格波动过程。





在过去,很多投资者将银行理财默认为收益更高的存款。但现如今,银行理财的性质已经改变,理财是理财,存款是存款。在疫情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如何对财富进行保护和增值显得尤为重要。


1、保本理财清零


自资管新规发布以来,监管部门便在不懈推动银行理财转型,截至目前整改已经基本完成。


一方面,保本理财已实现彻底清零。另一方面,净值型理财已超9成,整体净值化改造基本完成。



2、理财子取代母公司


保本理财清零同时,参与理财业务的银行也在下降。年初全国共301家银行有存续理财产品,较新规发布前减少了102家。基础薄弱的中小银行只能逐步退出。而具备较强理财业务基础和依赖度的,则只能力图通过成立子公司维持。


截至2022年2月中旬,有29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4家正式开业,逐渐成为银行理财市场主力。可以说,银行理财已进入子公司时代,揭开了独立发展新序幕。


理财子公司成立后,各家银行已陆续将存量理财业务转入。例如,招银理财已全部承接集团存续理财规模;光大理财的理财管理规模与集团口径管理的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基本一致,意味着光大银行的理财也已基本转移。


另外,理财子也发新产品,存量转型与新发产品并进。目前理财公司自主发行产品已超6成,在银行理财市场占主导地位。作为独立运营的资管子公司,其自身定位于母行专门的产品提供商。


但应该注意,虽然理财子表面背靠母行,但实际上都要脱离母行独立管理、风险隔离、市场化运作。



3、破净将成常态化


尽管银行理财的收益已非常低,但是并不妨碍进一步下探。


近一年理财产品加权收益率走势整体在3%-4%区间波动,最高为3.97%、最低为2.29%,收益率波动比多数投资者印象中要大很多。


而且拉长周期来看,理财产品收益率继续延续了下跌态势,2021年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55%,相比上年下滑了整整34bp。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运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后续业绩比较基准将更多使用区间数值或对标特定指数等形式展示,减少使用绝对数值方式。因此,行业性业绩比较基准的参考价值将趋于弱化,投资者应关注相应产品的实际净值的实时表现。


实际上,伴随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完成,叠加近期股市较低迷,部分理财产品今年以来回报率为负。此外,利率市场波动也会导致中低风险类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情况。


截至3月11日,共3804款存续理财产品今年以来总回报为负,其中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占73.03%,“破净”常态化。



银行理财表现与底层资产直接挂钩,主要投向货币、债券、股票及基金、衍生品等,实际上投资范围与公募基金差异不大,并无独到之处。


从破净理财产品类型(按投向)也可以看出来,不同类型均有较多破净情况。过去作为应对,银行理财借助信托等嵌套工具延续摊余成本法使用,可以通过产品间互买资产等方式平滑收益,但是严格执行新规下,相关操作难持续。


本质上,传统银行理财供给体系和服务方式已匹配不了后新规时代客户配置需求。



投资者难以接受理财亏钱的主因是对净值化的不适应。


在进入真净值时代前,投资者只关注产品到期收益,这就像把理财的钱放在一个黑匣子,到期后给你本息。但现在监管把这个匣子打开了,投资者不仅能看到收益,还能看到这笔钱的变化情况,并且所见即所得。


3月15日,银行业协会向理财产品投资者发出倡议,提醒投资者面对新变化,购买与自身风险偏好相符的产品。若完全不能承受任何市场风险,可以选择存款。


在今年,美联储加息,中美关系不明的一个大背景下预计资产价格,依然会有一个剧烈的波动,总而言之,从南京到北京,韭菜没有镰刀精,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还是要多积累投资知识提高你的理财认知,学会为自己的钱袋子负责。





【声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https://www.xiaozhujop.com/a/563b2ce8e36b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