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研究数和形的科学,注重运算和推理。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和严密性很强的学科,考验的就是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细心运算的能力。好多孩子在学习数学上,不是卡在弄不清算理、推理上,就是错在粗心、马虎上。
那么,数学学习有没有窍门?在哪里?对照下面的“三问”,检查一下你数学学习的情况,如果都能落实,那你离考满分还远吗?
第一问:该背的概念你背会了吗?
学习数学,是从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开始的。中小学数学课本中,各章节的内容就是从一个概念到另一个概念,一个关系到另一个关系,一种运算到另一种运算,一种图形到另一种图形,各个知识点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
从数学考试的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填空题到选择题、从数字运算到图形计算,还是从解决问题到证明推理,都要考察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定理、法则及公式的运用。
学生只有概念清晰,对定理、公式和法则熟记于心,才有正确的思维基础、灵活运用的可能,才能形成推理论证的能力和运算的技巧。否则,我们在做题时因概念模糊不清,对题目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甚至于无从下手,做题的正确率肯定会大打折扣。
第二问:该做的试题类型你做会了吗?
学要学好数学,光把基本概念、法则、定理、公式背会还不行,最主要的是要会灵活运用。而要真正做到灵活运用,就要通过做大量的试题来积累做题经验和做题方法。这就是老师让我们天天刷题的原由。
从上学的那一天起,刷题就成了学生常态化的规定动作,尤其是对于毕业班的学生,面临升学的考验,每天苦游在无边的题海,因做不完的习题忙得焦头烂额是常有的事儿。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同学确实是题没少做,但考试成绩依然平平,为什么呢?综合起来,原因有三:一是做题很盲目,一味的求多;二是做题只求数量,不管质量;三是应考心理差,平时会做,在考场一紧张做题的正确率就会下降。
因此,平时做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结合自己的学情实际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去做题。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选择相应的试题去做,而且注意各类题型搭配。只有各类题型都做到了,见到了,思路自然就打开了;二是学习数学时要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求异思维。做题时要注重总结解题思路、解题规律,解题方法和技巧。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发散自己的思维。如果能够做一道,会一类,那你就进入了做题的最高境界;三是平时要注重应考能力的训练,把平时的做题当做考试来对待,努力提升自己的应考能力。
第三问:你有自己专属的错题集吗?
错题暴漏出的是自己的知识漏洞,怎么填补这些漏洞?仅靠更正错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更正后,过一段时间重新来做,有可能又忘记。因此,建立一个专属自己的错题集是一个填补知识漏洞绝佳方法。
整理错题集不是把自己做错的题收集在一起就完事了,而是要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在根据错误原因分类整理,如概念模糊类、粗心大意类、顾此失彼类、图形类、技巧类、运算方法类、数学思想类等等。
整理错题集光分类整理还不算完善,更重要的是还要找到预防出现类似错误的解题方法,弄清解题的切入点、思路的突破口,以及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等。
同时,最好能够找些相同类型的试题再多加练习,直到熟练掌握。否则,在下一次测试中,面对同类试题,你有可能还要犯同样的错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没有思维的有效参与,做再多的题也无益。因此,要想在数学学习上考高分,不但要会背基本概念,而且还要学会灵活运用;不但要多做题,而且要善思考、勤整理,提高做题的效益。
以上“三问”就是数学学习的窍门,虽然只有三点,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你能做到吗?
注:配图均来自网络。